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综合新闻
1月7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区水利建设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自治区水利厅计划财务处处长刘艳宗、自治区水利厅建设处处长刘兵正、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副处长周东升,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很高兴与我的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内蒙古水利事业的关心、厚爱和支持。
水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根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领域 ,既承担着“兴利、除害”的重任 ,又肩负着“稳增长、稳投资”的使命。2024年,自治区水利厅坚决贯彻落实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注重运用改革方法,统筹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推进水节约、改善水民生,为内蒙古经济稳步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全力保障水安全,以更高标准筑牢防洪兴利新屏障乐动体育中心。我们以联网、补网、乐动·体育强链为重点,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网工程,内蒙古“一主两翼、三纵四横、西引东调、外联内通”的水网体系加速形成。引绰济辽工程隧洞段全线贯通,文得根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电站并网发电,累计发电量1.12亿千瓦时,引绰济辽二期、内蒙古支线工程加紧建设,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前1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全区在建水利项目1487个,总投资989.96亿元。我们坚持“两手发力”,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率先取消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减轻基层负担,积极推进水权转让、拦沙换水、贷款贴息等政策,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保障水利项目资金需求,2024年,全社会水利建设落实投资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5.7亿元,同比增长13.55%,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3.4亿元,同比增长8.1%,落实和完成投资继续保持“双增长”的良好态势。加大系统治理力度,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普遍提高,完成24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启动水库清淤试点,小河西等4座清淤试点水库全面开工,完成36条重点河流河道治理,治理河长540公里,治理山洪沟46条、侵蚀沟2855条,基本建成以468座水库、6493公里5级以上堤防为核心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在防御应对严峻水旱灾害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聚焦保护水生态,以更大力度共绘人水和谐新画卷。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一以贯之强化河长制湖长制,省级河长带头巡河巡湖,引领带动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25.3万人次,推动解决涉河湖问题1071个。在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河湖长体系。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完成21条重点河流分区管控范围划定。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全年向西辽河干流下泄水量2.87亿立方米,西辽河干流水头到达通辽市城区,干流过水总长度达到150.9公里,刷新近26年来行进最远距离。实施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呼伦湖水面持续保持合理区间,乌梁素海补水3.76亿立方米,湖心区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岱海补水2288万立方米,水面面积达到47.3平方公里,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印发实施《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综合治理规划(2023-2035年)》,探索开展“拦沙换水”生态治理新模式,新建拦沙坝79座。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治理面积1087平方公里。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2.64万亩,让薄地变良田。新建淤地坝25座、淤地坝除险加固40座、淤地坝提升改造9座,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52万亩,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
三是大力推进水节约,以更实举措开创节水控水新局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在全国率先印发《高耗水工业行业及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试行)》《禁止和限制发展的高耗水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试行)》,严格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审批。预计全区2024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96.3亿立方米之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9%和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7,非常规水源利用量6.6亿立方米以上。全力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印发《2024年全区解决“大水漫灌”工作要点》,实施河套等13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衬砌渠道571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44万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协同推进灌区骨干与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新增农业节水能力3.8亿立方米。健全农业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大中型灌区全部实现渠首在线计量乐动体育中心,用水管理分界断面具备计量能力,地下水井灌区深化“以电折水”成果应用,逐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75万亩,实施改革面积累计达到4969万亩,提前1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改革任务。全区农业水价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完善,落实农业节水奖补资金2.1亿元,有效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是着力改善水民生,以更高站位书写兴水富民新篇章。坚决扛牢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治责任。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开展保障夏季供水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冬季冰冻雨雪灾害饮水隐患集中排查整改,建立供水薄弱地区重点关注村名录,研判出可能发生供水困难重点村共178个,开展4轮全覆盖核查和3轮重点抽查,确保供水稳定。42个旗县实施农村牧区供水县域统管,覆盖人口约505万人。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新建改造集中供水工程27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900处,受益农牧民51万人。完成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2657余处,服务人口158万人。全区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分别提升至84.8%和26.8%。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六个行动”,特别是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和节水行动。抓住“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谋划一批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水利工程,不断扩大水利有效投资。持续完善节约用水制度体系,夯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基础,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旱灾害防御、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等能力,为自治区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央广网记者:引绰济辽工程及引绰济辽二期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水网的骨干工程,请问目前工程进展如何?2025年能否建成发挥效益?
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实施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绰济辽二期工程是引绰济辽工程的配套工程,工程的建设对缓解我区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引绰济辽工程文得根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2023年1月通过了下闸蓄水验收,2024年6月通过了电站启动验收并顺利实现并网发电,截至11月末累计发电超1.12亿千瓦时;剩余水保恢复、生态修复、部分厂区围栏等部分附属设施正在实施,计划2025年5月全部完成;输水工程隧洞开挖于2023年12月已全部完成,截至2024年12月31日,隧洞段洞身衬砌完成171.35公里,占总长174.0公里98.5%,主洞剩余衬砌2.65公里,目前正在进行施工。管线段管道安装及各分水口、调压塔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主要设备安装完成,管道带设备水压试验全部完成。
引绰济辽二期工程实行总承包模式,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管理创新、工艺改进等措施提高效率,全力推进建设。工程于2023年7月开工,开工后征地移民工作及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管道安装319公里,占比达95%。其中兴安盟段科右前旗支线、突泉支线,乐动·体育通辽段科左中旗支线、经开区支线管道安装已全部完成;已开工建筑物主体工程均已完成,今冬明春下一步重点工作将转移到机电设备安装方面。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紧盯目标任务,督促项目法人制定施工方案,压实各参建方责任,加强配合协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引绰济辽工程和引绰济辽二期工程2025年6月末具备通水条件。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请问我区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国债资金充分发挥效益?谢谢!
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区增发国债水利项目117个,增发国债资金33.88亿元。自治区水利厅狠抓责任落实,锚定6月底国债项目全部开工、12月底国债资金全部支付完毕的目标,集全系统之力抓好国债项目实施,12月24日,国债资金完成率100%,支付率100%。治理河道长度519公里,新增及改善水库库容3362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72.47万亩,治理侵蚀沟2855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0.85平方公里,国债资金效益显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国债项目“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通过“红、黄、绿”三色管理,全面反映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建设进度,使项目计划进度完成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可视化。117个项目全部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建立预警清单,构建分级分类、全面覆盖的监测格局。
二是强化调度督导。会同自治区发改委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督导,按月会商增发国债水利项目进展,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实现部门会商、前期推进、要素保障、工程建设等环节协同化推进、智慧化调度、可视化运转。
三是做好技术服务。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坚持笑脸跑步服务,为基层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制定《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实施方案技术审查要点》,技术服务团队下沉一线,协调解决项目用地审批等难点问题,帮助法人完善实施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规范资金使用。
四是狠抓质量安全。强化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管理,督促项目法人落实工程质量首要责任,与参建单位签署质量终身承诺书,确保国债项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全面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风险管控6项机制,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2024年水利厅在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2024年自治区水利厅重点围绕用水管理、工程建设、计量监测等开展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实现新增农业节水能力3.8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计提升到0.587以上。
一是农业用水管理更加规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工作的指导意见》,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个地下水管理单元水量、水位“双控”评估,对管控指标不合格单元所在的62个旗县实行新增地下水限审限批。印发2024年河套灌区秋浇用水方案,严格用水总量管控、实行差异化秋浇定额,秋浇耗水量9.95亿立方米,实现压减耗水量和缩短行水期双目标,“大水漫灌”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节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2024年完成河套等13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44万亩。有力推动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全部工程投资的78.7%,复兴灌域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储备河套等19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
三是良性水价基本形成。2024年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75万亩,累计实施面积达4969万亩,提前1年超额完成改革任务。开展新一轮农业用水定调价“回头看”,指导31个旗县区完成农业用水协商定价指导意见修订。健全农业节水奖补机制,2024年落实奖补资金近2.1亿元。
四是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健全完善。我区大中型灌区全部办理了取水许可并实现渠首在线计量,用水管理分界断面具备了计量能力。采用“以电折水”暨农业灌溉用电量来折算取用地下水水量,在已建自治区“以电折水”平台基础上,2024年加密典型井1653眼,开展“以电折水”现场复核,优化“以电折水”系数,持续提高“以电折水”计量精度,并深化成果应用。
五是节水制度及成效推广更加有力。印发《关于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灌溉用水户将节约的水资源在灌区内部进行用水权交易,探索跨乡镇、跨区域、跨行业用水权交易。在巴彦淖尔市与各省份交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经验,展示河套灌区农业节水成效。
下一步 ,自治区水利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全力实施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凝心聚力书写农业高效节水“大文章”,为保障内蒙古粮食安全提供水安全保障。